1. 主页 > 刑法

刑法犯罪客观要件,危害结果与危害行为

刑法犯罪客观要件,危害结果与危害行为

犯罪客观要件,是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

它说明某种犯罪是通过什么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对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了什么后果。

犯罪客观要件的内容首先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的共同要件,

除危害行为之外,危害结果、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是客观方面的重要内容,但一般认为它们不是一切犯罪的共同要件。

此外,某些分则条文还对许多犯罪规定了数额较大、情节严重或者情节恶劣的要求。

一、危害行为

危害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无非是两种基本形式,及作为和不作为。

二、危害结果

(一)危害结果的特征

1.因果性。

危害结果是由危害行为造成的,危害行为是因,危害结果是原因引起的后果;

不是危害行为造成的结果,就不是危害结果。

危害结果固然是危害行为引起的,但不能认为,任何危害行为都必然造成危害结果。

2.侵害性。

3.现实性。

危害结果是危害行为已经实际造成的侵害事实。

4.多样性。

(二)危害结果的种类

1.属于构成要件要素的危害结果 与 不属于构成要件要素的危害结果。

前者是指成立某一具体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危害结果,

或者说,该危害结果是具体犯罪客观要件的内容,如果行为没有造成这种结果,就不可能成立犯罪。

例如,根据《刑法》第397条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行为,只有造成了公共财产、国家与任免利益的重大损失,才构成滥用职权罪或者玩忽职守罪。

后者是指不是成立犯罪所必需的、构成要件之外的危害结果。

这种危害结果是否发生及其轻重如何,并不影响犯罪的成立;

只是在行为构成犯罪的基础上,对反映社会危害性程度起一定作用,因而影响法定刑是否升格以及同一法定刑内的量刑轻重。

例如,抢劫罪的成立并不要求发生致人重伤、死亡的结果,故重伤、死亡不属于抢劫罪基本构成要件要素的危害结果,即使抢劫行为造成了他人重伤或者死亡,该结果也不属于基本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但由于发生该结果的抢劫行为比未发生该结果的抢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严重,故刑法对此规定了较重的法定刑。

2.物质性危害结果 与 非物质性危害结果。

前者是指现象形态表现为物质性变化的危害结果,它往往是有形的,可以具体认定和测量的,如致人死亡、致人伤害、毁损财物等,都是物质性结果。

后者是指现象形态表现为非物质性变化的危害结果,它往往是无形的,不能或者难以具体认定和测量,如对人格的损害、名誉的毁损等,属于非物质性危害结果。

3.直接危害结果 与 间接危害结果。

前者是危害行为直接造成的侵害事实,它与危害行为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即二者之间没有独立的另一现象作为联系的中介。

后者是指危害行为间接造成的侵害事实,在危害行为与间接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独立的另一现象作为联系的中介。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jlaw995.com/xingfa/1993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bjlaw995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