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务犯罪

受贿犯罪中公职人员家属代收财物,本人会被追责吗?

时间:2025-09-05 15:27阅读:
受贿犯罪中公职人员家属代收财物,本人会被追责吗?公职人员家属代收财物,本人是否会被追责,需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以下是关键要点:一.是否知情是核心1.知情且未退

受贿犯罪中公职人员家属代收财物,本人会被追责吗?

公职人员家属代收财物,本人是否会被追责,需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以下是关键要点:

一.是否知情是核心

1.知情且未退还:若公职人员明知家属代收财物,且未在合理期限内退还或上交,可能构成受贿罪。例如,家属收受财物后,公职人员使用该款项支付家庭开支,或通过通讯记录、证人证言等证据能证明其知晓,会被认定为受贿。

2.不知情且无关联:若公职人员确实不知情,且财物与本人职权无关联(如正常人情往来、家属独立经济活动),一般不追究刑事责任,但需提供充分证据(如家属证言、财物独立保管记录)。

二.家属行为性质影响

1.家属主动索要:若家属利用公职人员影响力主动索要财物,可能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公职人员若未参与共谋,通常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可能因管理失职受党纪处分。

2.家属独立行为:若家属收受财物未利用公职人员职权,且公职人员完全不知情,一般不追究公职人员责任,但家属可能面临其他法律责任(如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受贿犯罪中公职人员家属代收财物,本人会被追责吗?(图1)

三.党纪责任与刑事风险

1.党纪责任:即使未构成刑事犯罪,若公职人员对家属收礼行为知情未纠正,或因监管失职导致亲属违规收礼,可能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追究党纪责任(如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家风建设失范等)。

2.刑事风险:若财物价值较大(如累计受贿3万元以上)、与职务行为存在关联,或公职人员存在默许、纵容等主观故意,可能面临刑事追责。

三、风险防范建议:

1.公职人员应建立家庭财产隔离机制,禁止家属代收可能影响职务的财物;

2.发现家属收受财物后,应在24小时内书面报备单位纪委,并退还或上交;

3.定期核查家属账户大额资金流水,警惕“感情投资”型财物(如节日红包、礼品等小额财物长期累计入罪)。司法实践中,“不知情”抗辩成功率较低,司法机关常通过生活逻辑推定主观明知。

因此,公职人员需严格规范家属行为,避免因疏忽或侥幸心理引发法律风险。

作者简介:北京浩伟律师事务所 赵正彬律师

显示全部

收起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首页 | 律师团队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

京ICP备1004086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