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读借款型受贿的认定
借款型受贿的认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
1.借款事由与用途
借款需有正当、合理的理由,如购房、资金周转等。若借款事由虚假或与实际用途不符(如借款后未用于约定用途),可能被认定为受贿。
款项去向需与借款事由一致,若资金被用于投资、高消费或闲置,且与借款理由无关,可能影响认定。
2.双方关系与经济往来
借贷双方关系是否平等、有无经济基础。若双方仅为工作关系,无日常交往或经济往来,大额借款可能存疑。
出借方是否为管理服务对象,是否利用职务便利谋取利益。若存在请托事项,可能构成受贿。
3.借款手续与形式
正常借贷通常有书面手续(如借条),约定借款金额、利息、还款期限等。若手续缺失、内容不完整或事后补签,可能被质疑。
借款是否公开,民间借贷一般不避讳他人,而借款型受贿可能较为隐蔽。
4.还款行为与能力
借款后是否有归还的意思表示及行为。若长期不还且有能力归还,可能被认定为非法占有。
归还原因是否合理,如因组织调查而归还,可能被认定为掩盖犯罪。
5.主观故意与合意
行贿人与受贿人是否达成行受贿合意。若出借人明知借款可能不还仍出借,或受贿人有非法占有目的,可能构成受贿。
即使借款时无受贿故意,后续因职务行为产生利益关联,也可能转化为受贿。
总结:借款型受贿的认定需结合借款事由、双方关系、手续完备性、还款情况及主观故意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不能仅凭书面手续或表面形式认定。实践中需穿透形式,审查行为的本质是否为权钱交易。
关注我们,一起学习职务犯罪常识。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