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留置措施

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中家属退赃退赔指引

时间:2025-09-08 16:09阅读:
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中家属退赃退赔指引家人涉及职务犯罪,面临监察机关要求退赃退赔时,金额的认定和操作确实非常关键。处理得当,可能对案件走向产生积极影响;若盲目处理,

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中家属退赃退赔指引

家人涉及职务犯罪,面临监察机关要求退赃退赔时,金额的认定和操作确实非常关键。处理得当,可能对案件走向产生积极影响;若盲目处理,则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法律风险。

下面我将为你梳理退赃退赔金额计算中常见的误区、正确的计算方法、相关策略以及重要提醒,希望能为你提供一些参考。

一、退赃退赔的常见误区与计算方法

退赃退赔并非简单的“退钱”,其中有许多需要警惕的陷阱:

1.混淆“退赃”与“退款”:“退赃”指的是退还犯罪所得(如贪污款、受贿款);“退款”则可能是退还正常的经济往来款项(如合同预付款、借款)。若未弄清性质就退,可能变相“承认”了指控。

2.盲目超额退赃:若未核实清楚办案机关认定的数额就匆忙退赃,可能导致多退的钱难以追回

3.误信“退了就能轻判”:退赃退赔是量刑的酌定从轻情节,并非免罪金牌。是否从轻、从轻幅度,需结合案件整体情况判断。

4.过早退赃的风险:在调查初期,案件事实、款项性质、金额可能尚未完全查清。此时盲目退赃,可能丧失后续辩护的筹码,甚至误导案件方向。

二、如何正确计算与认定金额

为避免上述误区,计算和认定退赃退赔金额时,可以遵循以下思路:

1.精准界定“违法所得”范围

首要任务是明确哪些款项被指控为“违法所得”。这需要向办案机关了解具体的指控事实和金额依据。

重点审查获利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在行贿案件中,违法所得通常指的是通过行贿行为获得的不正当利益(如某个项目的利润、分成、返点等),而不仅仅是行贿出去的金额。

注意区分违纪所得与违法犯罪所得。违纪款项通常不构成犯罪,退还后可能无法在刑事诉讼中直接折抵。

2.审核金额计算的准确性

仔细核对办案机关提供的金额计算明细,查验其依据的证据是否确实、充分。

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中家属退赃退赔指引(图1)

对于经济往来复杂的案件(如涉及工程项目、公司经营),会计审计报告至关重要。可以考虑聘请专业会计师或审计机构协助梳理账目,分析利润构成的合法性,挑战那些将合法经营利润全部认定为“违法所得”的计算。

三、退赃退赔的策略与时机

阶段

特点与风险

策略建议

调查阶段(监委)

案件事实仍在调查,金额和性质可能未最终确定。盲目退赃有“自认”风险。

谨慎原则:除非证据确凿且评估后认为利大于弊,否则不宜大规模退赃。可先象征性表示配合态度重点在于厘清款项性质,切勿轻易签署认可犯罪事实的文件。

审查起诉阶段

律师可以阅卷,更全面了解指控证据和金额构成。是谈判和协商的关键期

策略性退赃:在律师协助下,基于卷宗证据精准计算应退金额。 可与检察官就退赃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结合谈判,争取更有利的量刑建议

审判阶段

法院将对案件事实和金额作出最终判决。

补救性退赃:若前期未退,此时退赃仍可作为酌定从轻情节,但效果可能前两阶段更优。重点向法庭强调退赃行为体现的悔罪态度


最后提醒

退赃退赔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法律技术工作,而非简单的“退钱”行为。它关系到案件定性、量刑轻重甚至财产权利的保障。冷静、合法、有据是处理此事的基本原则。建议在律师指导下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影响案件结果。若经济困难,可与办案机关协商分期退赃方案,体现诚意的同时避免过度负债。

显示全部

收起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首页 | 律师团队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

京ICP备10040864号-17